山区发展电商难上加难,特别是山区农村电商市场可不是好啃的骨头,可陇川借助中国社会扶贫网打造的中国式山区电商扶贫模式做得很实在,把陇川山货如核桃、土鸡、土鸡蛋、土蜂蜜、红糙米、竹笋等产品销往山西、北京、昆明等地,突破了山区特产“生态好、底子薄、路子少”的窘境。
山区电商扶贫模式落地陇川
“7头猪一次就全部卖完,10000元马上拿到手,再也不用为找销路发愁了,这都是中国扶贫网对接的电商给我带来的便利。”陇川县勐约乡瓦幕村委会弄夺村村民尚广堵数着新崭崭的卖猪钱高兴地说。
弄夺村民小组距陇川县城60多公里,全村共有43户176人,是一个纯景颇族山寨,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2户150人。景颇村民历来有养殖小耳朵猪的传统,因为是生态放养,小耳朵猪生长期长肉质鲜嫩很受城里人喜爱,却因山高路远,村民要么自己下山去卖,来回100多公里;要么等着“识货”的城里人上山来收购,一年赚不到几文钱,多数村民只好“自产自销”。去年村长尚么皮到县城接受了电商操作技能培训后,增强了发展小耳朵猪的信心,于是组织弄夺村42户村民成立小耳朵猪养殖合作社,共养殖小耳朵猪121头。在山上自由放养,8个月后可以卖了,尚么皮通过黄金时代农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中国社会扶贫网上注册发布了山猪供货信息,让企业直接对接山区,立即就有人来电订货,一次性就卖出山猪30多头,省事省力又赚钱村民也高兴。
来到广瓦新寨杨孝平的五黑绿壳蛋鸡放养基地,只见山洼洼下2000多只散养的蛋鸡“咯咯哒、咯咯哒”兴奋地欢叫着,健壮活泼的鸡崽在5亩山地里欢快地奔跑、啄食、打鸣。杨孝平和父亲正在基地里捡蛋,一枚枚刚下的鸡蛋新鲜又可人,见到德宏黄金时代农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新零销线下体验店负责人常中凯,杨孝平停下手中的活路,热情地打招呼。他说要不是中国社会扶贫网,他家这么多鸡很难卖出去,去年卖鸡1500多只收入7000多元,鸡有了销路他才敢扩大规模并率村民成立子贵生态鸡养殖场。
借平台精准对接建档立卡户帮扶
陇川县的建档立卡户大多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高远山区,居住分散且地质灾害频发,缺乏稳定的增收项目和产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情况突出。如何让高远山区的农产品卖出去是陇川电子商务产业园亟待研究的课题。去年,云南省把陇川县确定为中国社会扶贫网3个上线试点地区之一后,陇川县抓住“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试点机遇,把全县贫困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信息作为基础数据,集中发布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的需求信息,把贫困户、社会爱心人士注册为网站用户,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对接陇川县贫困户,并与黄金时代农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多家电商合作,在全县9个乡镇建立电商服务站,通过线上线下帮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增加收入。
把9000多户建档立卡户的帮扶划分为3个群体进行精准对接,即:把有土地有劳力有思想但没销路的3000多农户,通过黄金时代电商公司对他们的产品进行分类,传到需要的人士手上;把有土地但缺创造性的3000多农户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和众筹的方式,让他们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到各专业合作社去;对既无土地又无劳力的3000多名五保户,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帮扶,对其进行兜底保障扶贫。
以户为单位在中国社会扶贫网陇川服务中心线下新零售体验店,建立了9000多户建档立卡户的产品产能和价格指数信息中心动态数据库,有效对接市场需求和社会帮扶需求。截至5月30日,中国社会扶贫网陇川服务中心累计注册爱心人士2223人、管理员78人;结对帮扶贫困户4148人、发布物品需求3户、对接成功一户;资金需求12户,总发布需求资金184000元,已收到捐赠金额13409元。
以中国社会扶贫网的5大功能为面向全国寻求帮扶的核心网络平台,以陇川政府电商平台即德宏黄金时代农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德宏生活网”为区域销售平台,两网并进,互为补充,提高社会帮扶的精准度。打造了政府、企业、社会、农村等多层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专业网站——中国社会扶贫网陇川服务中心,通过政府电商平台帮扶团队引领全县农产品上行,以农村电商为媒介,打通全县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让陇川贫困群众的特色农产品从田间直达全国百姓餐桌,走出了一条山区 “互联网+社会力量扶贫”新路子。
七大体系打通县乡村组5级电商链条
由于山区交通运输路程远路况差、农村电商包裹数量少,单位成本高;农产品价值低、重量大,小件包装物流成本高;时鲜农产品保值期短,易变质,路损大是制约农村电商集约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对此,陇川抓住中国社会扶贫网试点,实行县、乡(镇)、村、组、电商平台公司5级联动,围绕中国社会扶贫网的5大帮扶功能打好农村山区电商扶贫攻坚战。
德宏黄金时代农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打造电商平台体系、电商农产品供应体系、电商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电商物流体系、电商人才培训体系、电商旅游扶贫体系、跨境电商+边境贸易体系,解决农村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提供电商保障。从2016年至今,陇川县电商扶贫工程累计发展主体企业36个、合作社5个,建成农村商业网点6个,主推农副产品,形成了适宜网销的特色商品。
7个多月来,陇川深入完善中国社会扶贫网各项工作:一是开展培训。共培训护国、王子树、户撒、勐约、清平5个乡镇42个村委会的村民1071人次;其中陇川县农村山区青年电子商务培训暨中国社会扶贫网云南试点县(陇川)68个村委会推广上线培训历时5个月;二是整合商务、农业、扶贫、科技、妇联、团委、残联等部门培训资源,聘请重庆工商大学、中国村头网、杭州点斗电子商务公司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开展各类培训9批次,培训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职校师生、残疾人和妇女主任360人次。三是为完善山区“互联网+社会力量扶贫”新模式,德宏黄金时代农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对山区百姓和建档立卡户的产业现状,进行产能调查收集数据,通过中国扶贫网打通线上线下资源吸引客户,让企业直接对接山区村民和市场,解决山区农产品卖不出去的问题。如以全国光荣脱贫户——陇川县清平乡早发养殖合作社社员杨春燕、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常贵为代表,通过对接为全县40多户建档立卡户销售了土鸡蛋、小黑猪等,带动建档立卡户收入30万元。杨春燕说,搭上中国社会扶贫网的快车,农户不用为怎么卖、卖好价而发愁了。
转观念电商山货走俏生活因网而新
清平乡早发养殖合作社社员杨春燕说,对于贫困山区来说,“网”无疑是与城市互通互融的“高速”通道。谈到电商,村民尚么皮一脸的幸福,他说过去就是猪肉、黄泡都没想到能在家门口卖成钱,现在连山里的野菜也能赚钱。在电商理念的催化下,尚么皮凭借掌握的技术优势,把散布乡野的板栗、野杨梅、蜂蜜、土鸡等山货直接从各家各户捞出来。他还突出时节特点,挖掘开发当季山货,在手机上晒山货,让山货搭上“电商快车”飞进大中城市,将村民们都不放在眼里的山胡椒卖到山外,依托电商让山货走俏的例子在陇川不胜枚举。
常中凯说,陇川将时代最前沿的电商和最传统的扶贫脱贫科学结合、深度融合,如今从工业品下乡到农产品进城、从卖产品到调结构、从手机下单到网购服务、从背井离乡挣钱到家门口创业就业……农村电商正为全县贫困群众铺就了一条无形“致富路”。
记者 蓝玉芝(德宏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