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山河(摄)
近年来,盈江县苏典乡下勐劈村按照“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依托原始的生态环境、古朴的民族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把扶贫产业与乡村旅游、生态保护、特色村寨建设相融合,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脱贫之路。
民居改善,牛棚变客栈
三年前的下勐劈村,偏僻闭塞,屋烂民穷,人畜共居。全村57户246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户17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69%,是一个典型的集边境、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直过民族村”。
当地紧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脱贫攻坚等机遇,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采取“美丽乡村+景区景点”的模式,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整合资金4000余万元,实施了道路硬化、文化传习所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每户民房补助4.45万元的标准,注重民族文化元素和村庄原有自然生态的保护,不大拆大建,不砍树、不填塘、不挪石,以木头、石头、竹子为建筑材料,动员群众建新房、改旧居。57户民房全部建成错落有致、古朴清雅的传统民族民居“木楞房”,20间牛棚被改造成农家客栈,实现人畜分离、厨卫入户。2015年以来,村民蒋成妹通过经营农家客栈,收入大大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她感慨道:“万万没想到寨子能变得这么美,日子能过得这么好”。
产业转型,农民变老板
当地按照“乡村旅游+生态+文化”的思路,打好“以游促农、以游兴农、以游强农”产业转型组合拳,推动传统农业向旅游服务业融合,有效突破了下勐劈村“地贫农弱,兴业无门”的发展瓶颈。
乡村旅游让群众尝到了甜头,2017年群众自筹120万元,新建20幢农家客栈,部分农户改造自家庭院开办农家乐。随着下勐劈村知名度不断提升,游客不断增多,群众商品意识逐步提高,经营服务理念逐步转变,农家妇女学会了做生意,卖起了生态农特产品,很多家庭年收入超过2万元,农民真正当上了老板,收入节节增高。村民早兴美自经营农家乐以来,不仅还清了建房时的贷款,还购买了小汽车,银行存款也已超过10万元。“以前我们下田干活,穿戴脏烂,收入只能勉强度日,现在我们当上了客栈老板,卖绿色生态农产品,在家叠叠被子,发发钥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傈僳小伙栋兴旺一席话,道出了下勐劈村“农民变老板”的真实写照,体现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
生态保护,美景变财源
认真贯彻和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以“守护诗蜜娃底,生态出效益”为抓手,组建“双语”宣讲队,干部双搭配,采取小品、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寨子、进农家、进田间宣传生态保护政策。组织党员干部到群众家中与群众促膝长谈,算一算经济对比账、生态红利账、子孙发展账,转变了群众“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改变了过去群众砍树烧炭维持生计的生产生活方式。
群众主动放下伐木刀、划定放牧圈,投身生态保护,有效保护了诗蜜娃底景区,守住了德宏州最完整的高山草甸,实践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生态发展之路。现在,下勐劈村正在收获生态保护红利,通过生态保护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村民人均增收4614元,真正实现草地变金地,美景变财源。
文化融入,冷寨变热村
深入挖掘傈僳族的民俗民风,注重将寨门文化、石头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建成阔时文化广场、傈僳民族服饰馆、农耕文化展示馆,让游客充分体验傈僳族传统农耕、服饰等乡土文化,用文化留住乡愁、留住游客。以群众为主体,利用国庆、春节等节假日,每年在下勐劈村办好阔时节、乡村音乐节等乡村文化活动,让游客在体验上刀山、下火海等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品尝民族特色美味,感受“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别样情怀。
通过节庆活动的举办、民族文化的吸引、良好生态的向往,过去“深山无人识”的下勐劈村,变为了现在“一举成名众人知”的旅游热点村。2016年以来,全村接待游客超过16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基础差”到“富裕、宜居、新农村”的美丽蝶变。
党建引领,后进变先进
针对“直过民族村”群众不知、不会、不愿参与村寨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问题,当地积极探索推广“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的群众工作法,让党员干部从“指挥员”变为“战斗员”,从站在岸上发号施令变为沉下身子撸起袖子带头干,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县、乡、村挂钩干部带着群众抓建设、定制度、谋产业,引导群众破陋习、除陋俗,实现新民居、新村寨与新风气、新生活协调统一。通过党建引领促脱贫,下勐劈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1486元,提高到了2017年的6100元,今年预计突破9300元。
下勐劈村是盈江县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盈江县围绕“生态绿色、和谐旅居”的发展理念,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将原始古朴的民族建筑风格融入特色村寨建设项目,统一规划、合理设计,使村寨整体布局,民房保留了本地世居少数民族传统建筑风貌,展现了山、水、林、田、湖、草为一体的如画村庄。串点连线成片,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村庄,建成了太平镇石梯村、勐弄乡龙门寨村、支那乡澡塘寨村、铜壁关乡松克村、盏西镇广么村等213个特色村寨。2017年,全县实现旅游收入69亿元,带动2000余户建档立卡户如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