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德宏频道 >> 要闻 >> 正文
千顷良田沐春风 边陲农业舞蹁跹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6日 14:20:55  来源:
分享至:

  如果不是翻开《德宏州农业志》这本书,你根本想不到:德宏州1978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87元,吃饱穿暖是那个年代农民的最大梦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春风,吹到遥远落后的边疆,与缅甸接壤的德宏开始建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农贸市场,充分发挥土地和劳力的活力,促进了农村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化。

  40年弹指一挥,时光流淌到2017年,德宏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32.3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64元。据德宏州第三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经对22228户农户的生活条件进行调查,2016年末,德宏州99.1%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主要为砖木和砖混结构。全州平均每百户拥有小汽车20.5辆、摩托车132.4辆、淋浴热水器63.5台、电冰箱70.3台、彩色电视机98.2台、手机274.4部。

  从解决温饱到吃穿住行样样追求精益求精,德宏州农业农村面貌发生的巨变,令人称赞!

  机构沿革见证农业发展变迁

  众所周知,州农业局作为德宏州人民政府组成部门,是农业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然而,你知道1956年德宏农业农村工作的管理机构是哪里,1978年州直农业系统共有多少名干部职工吗?

  《德宏州农业志》记载:1956年4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改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下设农林水利科。1959年7月,林业、畜牧业务从农林水利科划出设立州林牧局,农林水利科改称州农水局。1961年9月,州农水局改称为州农业局。至1978年,州直农业系统共有在职干部职工200人左右,内设机构有秘书科、生产科、科技科;下设事业单位有州农科所、州农业学校、州畜牧兽医站、州种子管理站。

  机构改革几度变迁,州畜牧兽医局、州蔗糖办、州生物特产办合并到州农业局,内设18个科室,隶属事业单位有18个。州直农业系统在职干部职工37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47人,占66.06%。

  德宏州农业局的机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业服务力量的发展壮大,德宏农业的基础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

  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的转变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我们靠出工吃饭,一年到头在田里奔忙。没有除草剂,光薅秧要重复三次以上,薅到后面,前面薅过的稻田又长草了,非常辛苦。更苦的是粮食产量低,经常吃不饱肚子,一家老小十几口人挤在低矮的老宅里。直到土地承包到户后,家里的粮食才够吃了,而且,青壮男子可以出去抓副业,家里有了多余的钱来建房。”今年60岁的梁河县曩宋乡瑞泉村村民董庆仙回忆道。

  在德宏,有过这样一段经历的农民不计其数。而1978年,德宏水稻生产面积100万亩,总产仅24.18万吨。

  粮食安则天下安。2017年全州粮食播种面积达212.9万亩、产量达74.9万吨。其中:水稻90.6万亩、产量39.8万吨。值得一提的是,德宏已连续10年成为云南唯一粮食净调出州。100余户大米加工经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品牌效益不断凸显。传统粮油品牌“遮放贡米”、“益坤”等不断夯实做强;“遮放贡米”还被评为“2016年全国十大好吃米饭”品牌,荣获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之一。

  而且,全州稻谷生产从耕、耙到种、管、收,已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农民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据了解,全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2.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我州大面积推广种植德优16号、德优8号等自育“德优”系列优质稻米品种。

  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德宏粮食生产走过了不寻常的40年。

  “万元田”在坝区落地生根

  2017年,全州冬季农业开发收获面积145.8万亩,实现产值25.8亿元。冬种夏收的马铃薯、蔬菜、西瓜、鲜食玉米、冬春烟竟然有这么好的经济效益?这是过去的人们想都不敢想的。

  1978年以来,我州加强了热区冬春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1996年开始,德宏冬季农业开发被列入云南省12项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之一。之后,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推进全州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工作来抓。久久为功,如今,过去大片荒芜的冬闲田,变成了“聚宝盆”。

  而且,冬季农业开发改变了传统的“一年两熟”制,德宏部分坝区实现了一年多熟制,“水稻—两季玉米;水稻—两季马铃薯;水稻—蔬菜—玉米”的生产模式,提高了我州的土地利用率,全州亩产值上万元的“万元田”比比皆是。

  “天天吃肉”不再是奢望

  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印象,以前家里养一头猪,到年末岁尾,杀猪时一半交国家,一半自己家里吃。过年就是农家人“打牙祭”的幸福时刻了。

  改革开放初期,大牲畜为集体所有,政府对畜产品实行派购和购留各半的政策,德宏畜牧业仍处于小农经济,畜产品供应严重短缺。1983年贯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民开始取得生产的自主权,慢慢改变了过去农村“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养鸡为买盐”的生产观念,畜牧业成为山区农民经济增收的支柱。

  1978年,全州肉蛋奶产量达5267吨,人均6.9千克,畜牧业产值0.22亿元。直到1990底,德宏州才结束了吃外来冻肉的历史。随着各级政府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扶持和科技推广力度,2017年,全州畜牧业产值30.66亿元,全年肉类总产量11.66万吨。

  目前,全州已备案的畜禽规模养殖场1266个,生态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如今市场上各种肉类供应充足,鸡鸭鱼肉已经进入普通老百姓的餐桌,“天天吃肉”不再是奢望。

  农业产业叫响绿色品牌

  一座座绿意盎然的山岭连绵不绝,大小不一的坝子点缀其间,气候温润的德宏被誉为植物王国,具有发展产业的独特优势。

  蔗糖、茶叶、橡胶是德宏的传统产业,种植历史悠久。以蔗糖为例,1976年,全州种植甘蔗面积8.64万亩,单产处于较低水平,仅1.61吨。到2016/2017年度,全州甘蔗收获面积85.5万亩,蔗糖产业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0.5亿元。甘蔗的平均单产、含糖分、出糖率“三项指标”居全省首位。

  记者了解到,1980年,德宏州茶园面积仅5.68万亩,产茶680.3吨。1981年是一个分水岭,随着州、县茶叶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建立,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及各种扶持政策的出台,加快了德宏茶叶生产规模化的步伐。全州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2017年全州茶业综合产值27.2亿元,茶叶出口量占全省茶叶出口的50%以上。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效初显。

  打好“生态”这张牌,德宏生物特色产业持续发展。2017年,生物特色产业种植总面积236.3万亩,投产面积42.7万亩,农业产量18.7万吨。咖啡、坚果、核桃、油茶、竹子、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均超过20万亩。尤其是坚果,经济效益凸显,成为了农民的“致富果”。

  全州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2家,实现销售收入101.3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252个,加工产值106.5亿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庄园、家庭农庄等一批农庄的建成使用,以及生态田园建设、乡村农事体验、乡村特色旅游等,成为农业观光旅游的新亮点。

  技术服务润泽千家万户

  翻开德宏农业大事记,不难看到德宏农业试验推广的影子:

  1960年10月,州委发出全州因地制宜推广再生稻的通知,潞西县风平区在早稻收割后培育了1万亩再生稻。

  1977年,德宏州委、州政府组织270名技术骨干到盈江那邦开展杂交水稻“育种大会战”。

  1986年1月,在北京全国优质米评选会上,德宏选育的“滇瑞408”被评为全国一等优质米。

  1984年5月,从上海虹桥聘请了沈白全等5名种菜师傅来州农科所传授技术,首次用塑料大棚栽培反季节蔬菜黄瓜、番茄、辣椒获成功。

  1991年9月,德宏州杂交水稻制种面积6000多亩,总产900多吨,首次达到种子自给有余,面积、单产、总产在全省名列榜首。

  1998年,州农机研究所首次引进浙江生产的台州-160型水稻自走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2001年,德宏州现代化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在州农科所内破土动工,投资1800万元,5年建成。

  ……

  由此可见,德宏农业科技服务的脚步从不停歇。

  德宏州农科所二级研究员董保柱是德宏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典型代表。他先后被授予“全国10名农业科研标兵代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正是有了无数个像董保柱一样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德宏农业科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州主要农作物良种推广率、科技措施覆盖率均达9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5%;正是有了农业高产示范创建、绿色防控统防统控、稻田综合种养“五结合”、水稻丰产“三省”栽培技术等新技术及农村实用科技推广,全州农业科技水平才得以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惠及80万德宏农民。

  对缅农业合作迈出坚实步伐

  关于对缅农业合作,以前听到最多的词是“替代种植”。20世纪80年代开始,德宏的企业和个人到缅甸种植甘蔗、西瓜等经济作物,替代罂粟种植,然后运到国内销售。

  如今,随着中缅双方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大,中缅双方就建立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推进现代农业合作项目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有实力的企业纷纷“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与缅甸有关企业进行合作,甘蔗、蚕桑、茶叶、畜牧、西瓜、蔬菜等产业势头良好。

  在技术交流合作方面,仅2017年,德宏州就选派3批次7名技术专家到缅甸曼德勒、腊戌开展技术援助工作,在腊戌等地创办了水稻、玉米“两个600亩”高产示范样板基地,开展水稻和玉米栽培技术、畜禽养殖与繁育技术等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社会效果良好。

  积极推进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工作。2017年5月,国家明确了德宏州瑞丽市为试点区域,指定瑞丽口岸弄岛通道为进口屠宰用肉牛的试点口岸。目前,已注册瑞丽市鹏和农业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规划2500亩的农畜产品加工区,计划投资17亿元建设年屠宰50万头肉牛屠宰项目。各项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纵观改革开放40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德宏农业发展迅速,不仅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吃饱的大问题,而且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在建设德宏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德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基础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德宏农业正朝着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记者 肖素梅

责任编辑:普腾中木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