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德宏频道 >> 要闻 >> 正文
保护德宏的绿水青山就是保护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0日 12:00:02  来源: 云南网-德宏团结报
分享至:

原标题:保护德宏的绿水青山就是保护金山银山

           

核心速读: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德宏的宝贵财富,也是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迈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阶段。       

           

截止到2018年末,全州的森林覆盖率为69.26%,位居云南全省第五。绿水青山是德宏的金字招牌,是驱动德宏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           

             

通过打造“中国犀鸟谷”和“中国盈江观鸟第一县”品牌,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动植物种资源保护,让更多村民在生态保护中受益,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保护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产力

保护生产力→保护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

保护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保护金山银山

保护绿水青山→保护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迈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阶段。

州委、州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德宏的生态保护工作。截止到2018年末,全州的森林覆盖率为69.26%,位居云南全省第五。绿水青山是德宏的金字招牌,是驱动德宏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保护德宏的绿水青山就是保护德宏的金山银山。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深刻理解保护德宏的绿水青山就是保护德宏的金山银山:

一方面,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生产力理论的阐述,让我们知道生产力不仅包括作为劳动者的人及其创造力,还应包括外部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总书记的这段话既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也表明了生态环境本身具有生产力的属性。再从逻辑原理来看,保护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产力;保护生产力→保护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保护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保护金山银山。最终得出结论:保护绿水青山→保护金山银山。

资源与环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给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价值,还体现在给人类创造精神财富的社会价值。生态环境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

目前,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趋势。比如,盈江县太平镇雪梨村石梯村民小组走的就是“保护生态,发展绿色经济”的脱贫致富路。盈江县森林覆盖率达73.9%,鸟类资源丰富。据鸟类专家调查资料显示,盈江县有鸟类550多种,占全国鸟类的三分之一以上,特别是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太平段发现有犀鸟繁殖巢穴6个,其中双角犀鸟2处,花冠皱盔犀鸟3处,冠斑犀鸟巢1个。因此,盈江县被誉为“中国犀鸟谷”,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来自国内外的鸟类专家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鸟,促使石梯村形成“拍鸟经济”——有些村民建起了生态观鸟点,提供相机位(每个机位在60到100元);有些村民建起了客栈(每个标间100元);有些村民当起了“鸟导”;有些村民卖起了快餐。目前,石梯村内已建了40多个鸟类监测点,2018年共接待观鸟人2万多人次,村民人均收入从原来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8000多元。

村民的口袋为什么会鼓起来?答案就在生态环境里。盈江县的生态环境本来就好,再加上这几年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致力打造“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和“中国犀鸟谷”两张名片,特别请来鸟类专家为当地发展“观鸟经济”把脉。石梯村的村民就根据鸟类专家建议,补栽了一些深受犀鸟喜欢的果树花种,成立了“护鸟队”,使鸟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好,更有安全感,让鸟“定居”了,从而吸引更多的鸟类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鸟。这些措施带动了当地的食、宿、行等经济的发展,从而使村民的收入增加,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德宏州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考虑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要更合理、有效地使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与资源成本。简单地说就是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了,再补回去,修复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我们国家经济发达的一些省份和地区,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我们的“高原明珠”滇池的污染和治理。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滇池的水体被污染开始,到2005年滇池已经全湖营养化,污染严重,草海水质已经变为劣V类。据人民网2018年10月13日报道,经过昆明市上下近2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截污治理、蓝澡治理、引水治理等措施,投资达501.6亿元(据官网显示:从“九五”至“十二五”期间)的治理,滇池总体水质终于摘掉了劣Ⅴ类的帽子(但还不能完全消除滇池的污染)。我州虽然不会走昆明市滇池被污染的路子,但也不能松懈。保护生态是永恒的主题,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是持久战,必须常抓不懈,是我们这一辈和子子孙孙都必须做好的事情。

从长远来看,保护德宏的绿水青山不被破坏和污染,是功在当代、利在干秋、惠及子孙万代的事情。因此,有必要让每一个人意识到:保护德宏的青山绿水,其实就是在保护我们自身及子孙后代生存的家园,就是在保护德宏的金山银山。另外,要让这种意识变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生态保护机制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德宏州的绿水青山不被破坏而得到永久性保护。

总之,当全州各族群众都明白“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这个道理,德宏全州人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就会大大增强。那样的话,德宏的山将更绿,空气将更清新,江河的水将更清澈,天将更蓝。德宏良好的生态环境将不仅为全州人民营造出自然优美和谐舒适的幸福生活空间,而且会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到德宏来享受绿水青山。保护生态,发展绿色经济之路,将使德宏的金山银山更多、更大!(杨婷)

责任编辑:钱霓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