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德宏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用“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8日 16:30:00  来源: 云南网-德宏团结报
分享至:

  原标题:护“鸟巢”当“鸟导”赚“鸟钱”——盈江县引导群众生态脱贫致富纪实

◆◆
核心速读
◆◆

  盈江县是祖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享有“活着的鸟类博物馆”的盛誉。近年来,盈江县注重发挥生态优势,用好“鸟资源”,做好“鸟文章”,走出了一条生态观鸟脱贫致富新路子。

  保护生态护“鸟巢”

  盈江县出台了《关于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实施意见》等文件,申报成立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南盈江国家湿地公园三块保护地,划定“雷区”、拉好“红线”。整合1.5亿资金强化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科研监测、科普宣教,每年安排1000余万元扶持发展经济林木,五年修复生态林地19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73.9%提高到76.06%。扎实开展“绿盾”专项行动、中缅生态保护合作行动,“铁拳”整治非法采砂、采矿、围垦等行为,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偷猎盗伐野生动植物行为。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聘用林业管护员2301人,对公益林、天然林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专人管护,每年安排生态效益补偿金1500余万元,兑付管护费1400万元。

  往日的石梯村长期靠山吃山、刀耕火种,周边形成大面积的“光头山”“黄土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近年来,在生态扶贫政策的带动下,村民放下了油锯、斧头、砍刀、兽夹、弹弓等“家当”,自觉投身于生态保护中,成功入选“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十佳公众参与典型案例,实现了旧习惯向新理念的转变。多部门联合对国内仅栖息于大盈江流域的国家II级保护动物黄嘴河燕鸥开展跨区域、跨行业抢救守护行动,种群数量由2018年的7只增长到今年的13只,成为生态保护的典范,中央电视台4次进行宣传报道。

  盈江通过保护生态护“鸟巢”,境内发现鸟类710种,占国内的51%,为全国之最,有黄嘴河燕鸥、冠斑犀鸟、双角犀鸟、灰孔雀雉、红腿小隼等国家I、II级重点保护鸟类60余种,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建好“鸟点”引“鸟人”

  盈江县立足丰富的鸟类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生态扶贫模式,在部分乡镇建设鸟类监测点(观鸟人俗称“鸟点”,以下简称“鸟点”),寻找鸟类保护与脱贫增收的致富路。

  严守生态红线,合理布局“鸟点”,规范间距设置,严格控制分布密度。按照“一个‘鸟点’一种明星鸟”的思路,差异化发展,因地制宜建成双角犀鸟、红腿小隼、灰孔雀雉等各具特色的“鸟点”43个。着力加强“鸟点”管理,严格按照环境承载能力控制每日接待游客数量,设立游客诚信积分和生态休养期,适量适时科学投喂,将干扰降到最小。打好“观鸟名片”,先后举办中国盈江国际观鸟节、中外生态旅游发展论坛5次,参与人数达3万余人次,中央、省、州和国际多家主流媒体全程参与宣传报道,众多国内外观鸟爱好者慕名前来。那邦镇1只明星鸟引来3000人的围观,石梯村1窝犀鸟年均吸引游客5000多人次。全县每年接待观鸟爱好者3万余人次,被广大国内外观鸟爱好者誉为观鸟“圣地”,“盈江归去不观鸟”在观鸟界广为流传。

  农民变身当“鸟导”

  发展观鸟游,“鸟导”是关键,盈江县着力在农民变“鸟导”上做文章,鼓励引导村民建“鸟点”、当“鸟导”,吃好生态扶贫“观鸟饭”。以感兴趣、爱鸟护鸟的村民作为重点,强化鸟类知识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实行“红黑榜单”制度管理,对不规范、瞎操作、乱收费等行为进行治理,规范“鸟导”行为,诚信服务。

  目前,盈江有农民“鸟导”210人,均能熟练辨别150余种鸟类。“以前进山背刀,现在进山当‘导’”“家穷要喂鸟,人穷要读书”等顺口溜在各村寨口口相传。傈僳族“鸟导”大蔡五说:“我当上了‘鸟导’,认识了世界各地的观鸟人,赚了钱、见了世面,真是没想到。”为了满足游客需求,全县打造观鸟特色村寨4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的观鸟爱好者不断涌入,8名农民“鸟导”9次走进央视为鸟代言,观鸟产业走向世界,农民“鸟导”接轨国际。农民变身当“鸟导”后,收入大幅提升,生活质量、精神面貌较大改观,“鸟导”这一新名词已成为盈江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兴职业。

  做好服务赚“鸟钱”

  聚焦“为游客提供优质观鸟体验”这一重点,鼓励群众搞服务、赚“鸟钱”。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整合资金,依山就势,支持农户建特色民居,开农家客栈,为观鸟爱好者提供住宿服务。全县建成农家客栈200余间,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的观鸟旺季,每家客栈每天可带来500元至1000元收益,农民变身当“老板”。紧扣观鸟爱好者特点,鼓励村民为他们提供导游、交通、背包、送餐等服务,在观鸟协会的管理下,每次可获得服务费200元至1500元不等,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村民蔡四全家齐上阵,家里开客栈,自己当“鸟导”,丈夫是志愿者,儿子接送观鸟人,儿媳提供送餐服务,全家都吃上了“观鸟饭”,3年多时间收入增加了40多万元,走上了不一样的脱贫致富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新手段,组建“中国犀鸟谷”旅游网站(微信小程序),通过观鸟协会规范管理,推动“互联网+”模式运用,开展线上鸟类知识讲座,建立“鸟导”信息库,及时发布近期鸟类情况、食宿信息等,网上预定监测口、客栈、“鸟导”等,科学调度服务车辆,有序推动观鸟旅游良性发展。太平镇石梯村民小组自从赚上“观鸟钱”后,一步跨多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000多元跃到8000多元,家家住上新民房,从“直过民族”村中率先脱贫出列。观鸟旅游产业由点向面拓展,建成大盈江国家湿地公园、太平石梯、铜壁关、那邦、支那等12条经典观鸟路线,观鸟旅游已成为年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的网红产业。同步差异化开发鸟类元素文创品、农特产品、手工艺品,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益,辐射带动一、二、三产创收2000多万元。

  讲好故事结“鸟缘”

  多措并举推进人鸟和谐相处,为观鸟产业、生态保护和贫困群众致富增收搭建平台,结下“鸟缘”。开办“观鸟自然课堂”,以展览、实地观摩和现场讲授的方式向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传播“鸟知识”,讲好大谷地村民几十年如一日守护一窝犀鸟等“鸟故事”。新时代云南好少年许博彦,把护鸟故事从边疆小城讲到祖国首都,从课堂讲到人民大会堂,把爱鸟护鸟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采取“鸟点+志愿者”的管护模式,对珍稀鸟类进行“重点照顾”,早观察、午投食、晚监测,把鸟看作自己的孩子,一只14次登上央视的双角犀鸟自然死亡后,负责看护的志愿者伤心落泪、寝食难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成为一段佳话。通过“四议两公开”方式,全县200多个村民小组将爱林护鸟、不准破坏生态环境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结合民族“五用”宣讲措施,讲好观鸟脱贫致富的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启发和引导群众爱鸟护鸟,积极投身“鸟产业”,与鸟结下不解之缘。

  盈江县用实际行动生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护“鸟巢”、当“鸟导”、引“鸟人”、赚“鸟钱”、结“鸟缘”,让游客过足“观鸟瘾”、农民赚得“观鸟钱”,“砍树人”变成“护林人”“狩猎人”变成“护鸟人”,以观鸟旅游为代表的生态脱贫路子越走越宽。1329户542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生态扶贫得到实惠、增加收入、稳定脱贫,走出了一条以鸟为媒、青山装入钱袋子的“观鸟旅游”生态脱贫新路子。(盈江县委办)

责任编辑:孙寅翔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