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德宏频道 >> 要闻 >> 正文
“板扎”支书的“板扎”事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5日 18:40:00  来源: 云南网-德宏团结报

原标题:“板扎”支书的“板扎”事

板明红在菌棚看菌种发芽情况。

“我们南等的板支书‘板扎’得很,干的事也是‘板板扎扎’的,我们跟着他干放心得很。”章凤镇迭撒村南等村民小组木耳种植户占所站在家里新盖的大房子前,喜笑颜开地说。

在云南方言中,“板扎”用来夸奖人好或事做得好。提起党支部书记板明红,村民个个竖起大拇指,直夸他是个“板扎”人。近年来,板明红带着村里人发展木耳种植,让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了一条“板扎”的致富路。

2017年,板明红当选为南等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但部分村民对这位新上任的“当家人”却抱有一些质疑:“虽然他是我们这里的能人,但是当村干部可没有经验。”

面对村民们的担忧,板明红用行动作出了回应。

南等村民小组是个典型的农业村,一直以来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烟草和甘蔗。一次偶然的机会,板明红接触到黑木耳产业,他发现气候湿润的南等村很适合种植黑木耳,决定以黑木耳种植为突破口,带领村民走强村富民路。

面对不熟悉的黑木耳产业,很多人心存顾虑。为了让村民吃下“定心丸”,板明红带着几名党员到山上砍伐适合木耳生长的柞树培育菌种。在摸清黑木耳生产规律后,南等村民小组党支部又到盈江县实地考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洽谈,合作社愿意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并按时收购成品。有了技术支持和固定的收购点,后顾之忧解决了,第一年就有8户村民来找板明红报名签合同。

经过半年的悉心照料,2018年6月,第一批黑木耳迎来了采摘和销售。板明红为村民算了一笔账:每个菌棒成本2.5元,人工费0.8元,投入为3.3元/棒。每棒可产出干黑木耳0.19斤,每斤按当前市场价格30元/公斤计算,毛收入5.7元,一窑7000个菌棒,可产黑木耳560公斤,收入达4万元左右。除去成本每窑可纯收入1.68万元。9户人家种的12窑大棚产出黑木耳6720公斤,除去成本仅半年收入就达20.16万元,每家能分到2万余元,效益非常可观。

看见合作社来收购黑木耳,种植户鼓了腰包,越来越多的村民跑到党支部了解情况。板明红干脆组织大家赴外地参观考察,聘请合作社技术专家作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技术讲座、以自己为典型带动等多种形式,在全村推广普及黑木耳种植技术。

2018年9户,2019年12户,2020年16户……小小的黑木耳,正发展为南等村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黑木耳易打理、产量高,除了大棚悬挂种植外,还能在露天大田摆放种植。合作社提供优质菌袋,我们只要控制好湿度就能实现丰收,多亏板支书给我们指的这条路。”村民幸保今年的黑木耳款刚刚进账,正准备给家里添几样大电器。

敢说敢干的板明红如今成了村里的主心骨、带头人。他常常带领党员深入到3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宣讲扶贫政策,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等帮扶措施,还积极劝说他们到黑木耳大棚打工,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家有增收渠道。经过持续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建档立卡户们的思想从“等靠要”转变为“赶拼超”。

随着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老百姓越来越信赖党支部。

现在,村里成立了木耳种植合作社,按照“资金共筹、利益均沾、积累共有、风险共担”原则,大力推进“党建+合作社”“合作社+贫困户”的“入股分红”模式,努力实现产业成规模、集体得发展、群众得实惠。(通讯员 余雪楠)

责任编辑:范春艳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