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葫芦丝吹响民族团结和谐曲——记青年葫芦丝演奏家倪开宏
“刚才为大家演奏的这首《孤独的黑骏马》具有浓厚的蒙古族音乐风味,旋律优美舒缓,意境深邃悠远,格调雄浑壮阔。除了演奏我们当地少数民族的曲子,其他少数民族的曲子我也非常喜欢,如:藏族的《欢歌弦舞》、京剧曲牌《新编夜深沉》、维吾尔族的《梦归天山》等等,这些曲子各有特色但又紧密相连。”身着傣族服装的青年葫芦丝演奏家倪开宏向台下的观众介绍道。
倪开宏,青年葫芦丝演奏家、德宏首席技师、葫芦丝传承人、云南艺术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他出生在葫芦丝的发源地——梁河县勐养镇。自幼受到葫芦丝文化的熏陶,10岁开始向本土民间老艺人学习;14岁向中国著名葫芦丝巴乌演奏与制作艺术家哏德全老师学习;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葫芦丝演奏与钢琴调律专业,师从著名民族管乐演奏家王亚军教授。求学期间,倪开宏刻苦学习,苦练技艺,先后荣获三项全国葫芦丝大奖赛专业组一等奖、两项省部级金奖。毕业后,他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一直致力于葫芦丝演奏技艺的创新推广与葫芦丝制作工艺的研究开发,创作、演奏出一曲曲民族团结赞歌。
心系家乡,扎根梁河,倪开宏用葫芦丝这种古老的乐器联系起本地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情感。“葫芦丝既能吹奏出傣家人的温柔婉转,也能展现出其他各民族的特点,或刚毅坚韧或豁达奔放。我要不断挖掘、创作出更多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让各民族都爱上葫芦丝、吹响葫芦丝。”倪开宏说道。
以前,由于对傣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音乐特点、韵律把握得不够理想,倪开宏的创作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为了能很好地展现出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他开始走村串寨,深入百姓,拜访民间艺人,虚心向他们请教,不断打磨、充实作品。耗时一年多,2018年8月倪开宏原创与演奏的作品集《葫芦丝响起的地方》横空出世,原创作品《花筒裙》《目瑙纵歌·热》,演奏作品《庆新房》《德昂山之歌》《幸福的阿傈僳》包含了傣、景颇、阿昌、德昂、傈僳等德宏5种世居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和特点,获得一致好评。
近年来,倪开宏积极参与梁河县葫芦丝“五进”活动,开展培训教学,手把手教授学生,让葫芦丝真正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社区)。“我是傣族,跟随倪老师学艺十年,现在取得了葫芦丝表演艺术级,在老师的影响下,我除了会吹傣族的曲子,也非常喜欢演奏其他少数民族的曲子。葫芦丝带我开了眼界,来到北京大学学习后,我也会继续吹着我的葫芦丝,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我们少数民族的文化。”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系学生李攀说。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近年来,倪开宏一直致力于葫芦丝演奏技艺的创新推广与葫芦丝制作工艺的研究开发。曾多次受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上海、香港、江苏、武汉、重庆等地进行演出与学术交流,先后出访法国、瑞士、西班牙进行葫芦丝文化推介与交流,让梁河少数民族风格的葫芦丝乐曲在世界各地奏响。
“我的新作品《大山的声音》是一首景颇族风格的曲子,将在昆明2021新年音乐会上首演。葫芦丝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家乡是我的根脉、家乡各族人民欣欣向荣的生活场景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我要用手中的葫芦丝,奏响心中对家乡的挚爱。”倪开宏说。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如今的梁河大地,处处盛开着民族团结之花,各民族水乳交融,共进共荣,共同谱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华丽篇章。(李意川 杨雪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