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德宏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领跑梁河产业扶贫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1日 09:39:00  来源: 云南网-德宏团结报

原标题:“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领跑梁河产业扶贫

“这些猪不是普通的猪,是一群住着地暖房、喝着山泉水、定期‘体检’,还每天参加‘健身’的猪。”在梁河县联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畜牧生态园内,“猪倌”林春法介绍着自己的“宝贝”。

2018年,一心想为地方脱贫攻坚做点实事的林春法,将他的联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繁华都市上海“搬到”了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的马鞍山,与梁河县政府签订了《梁河县畜牧生态园合作协议》,投资建成了梁河联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畜牧生态园,为梁河群众开启了一条生态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

因地制宜 产业扶贫闯出新模式

梁河县是一个以种植粮、蔗、茶、烤烟和畜牧养殖为主的农业县,人多土地少、山多坝子小,经济发展滞后、发展不充分是最大的县情。梁河联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春法却有着独到的眼光,认为这些劣势的现状可以转化为发展的另一种优势,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后,林春法发现梁河在发展养猪产业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林春法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后认为,从气候条件上看,梁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9.3℃,是适宜猪生长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生长的生猪,猪肉增重最快、饲料转化率最高;从生态水文条件上看,梁河有林业用地117.53万亩,水系属伊洛瓦底江水系,年均流量为24.51亿立方米,可为猪场提供负氧离子空气环境和充足的水源;从地形地貌上看,山多坝子小的地理环境,为生猪养殖提供了天然隔离区;从人文环境上看,梁河具有悠久的养猪史,大部分农户都会养猪。

鉴于这些独特的条件,林春法毅然决定到梁河投资生猪养殖产业,注册1800万元成立梁河联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8500万元在马鞍山建设了占地386亩的畜牧生态园,首创“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扶贫合作模式。

在带动群众发展养猪产业中,公司除自行养殖外,还将仔猪按市场价优惠15%卖给合作社及农户,并签订商品猪分散养殖合作协议,由合作社及农户按企业生产标准自行喂养仔猪至成熟后,实行保护价收购,若市场价高于保底价时,就按照市场价收购。此外,为保障养殖户的利益,公司还为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支持、保险、融资等配套服务。

在大企业的带动下,群众增收有了“产业+就业”的“双引擎”。为增加就业岗位,带动更多农户脱贫增收,公司还对梁河现有的农村养猪场按照统一设计猪舍、统一提供仔猪品种、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饲料动保、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屠宰销售的“六个统一”模式进行改造提升,同时也吸纳周边农户到养猪场工作,全面助推梁河县生猪产业发展。目前,已改造村集体养猪场9家,联合农村生猪养殖合作社16家,招收农村劳动力就业60余人。

林春法的扶贫模式不仅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企业规模也得以扩大,同时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又反过来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以销定产 沪滇合作开启新门路

畜牧生态园里养出来的猪,卖到哪里去?为了解决销售的问题,林春法一直在青浦和梁河之间来回跑,开拓了生猪在上海市青浦区的销售市场。根据上海市场对猪肉需求量大的情况,企业根据需求调整养殖生猪品种,畅通产销渠道,顺利把所产优质猪肉卖到上海去。

在上海青浦援滇干部的协调下,梁河联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达成供货协议,逐步将梁河畜牧生态园打造成为上海市商品猪主要供应基地。目前,青浦区相关职能部门也正在积极争取与上海光明集团合作,在梁河按照上海市民的口味和喜好来养猪,按照上海的要求来加工、检验检疫,进一步打通梁河猪肉进入上海的渠道。随着销售问题的解决,企业带领梁河群众走上了生态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

生态养殖 穷乡僻壤焕发新生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公司在规划之初就牢牢抓住在绿水青山中“寻宝”的思路,规划建设了厌氧发酵罐和低压湿式气柜,通过对生猪厂的废料及排泄物进行回收发酵处理,发酵生产的沼气用于发电供猪场使用,有机肥作为农田及果蔬种植基地的基肥和水肥,循环利用了物质和能量,解决了养殖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养殖产业全面、持续、良性发展。

在脱贫攻坚中,梁河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与联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畜牧生态园项目,直接示范带动了16个村的生猪养殖产业,公司年均创收6000多万元,带动群众创收4000多万元,实现310余户建档立卡户1050余人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昔日的穷乡僻壤正焕发勃勃生机。2020年10月,因在产业扶贫领域的突出成效,梁河联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表彰为云南省社会扶贫先进典型。

如今,梁河联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生猪养殖规模上不断发展壮大,生猪销售在上海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青睐,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真正“带富”了当地群众,“领跑”乡村振兴产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阔。(赵睿 董诗林)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