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园区经济总量大幅提升总产值比“十二五”末增96.3%
——园区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十三五”末,预计入园企业200户以上,比“十二五”末增加39户;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比“十二五”末增加3325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76.4亿元,比“十二五”末增96.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亿元,比“十二五”末增8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户,比“十二五”末增加35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0亿元,比“十二五”末增107.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5亿元,比“十二五”末增88.5%;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77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10.27亿元,基础设施投资44.5亿元;招商引进项目100个以上,标准厂房竣工面积2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在建面积10万平方米,入驻标准厂房企业50户。
——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成”的原则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各个园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克服县(市)财政资金有限的不利因素,依托融资平台,不断提升PPP项目的规模和水平,吸纳社会资本,促进园区投资主体市场化、多元化,逐步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瓶颈。“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7.5亿元,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管网、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园区重点项目达产增效。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我州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定位的确立,德宏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沿边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日益凸显,产业项目的成功签约和快速推进为园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雅戈尔、鹏和肉牛、音皇电子、缅光帽业、凯喜雅、正信实业、中科雨虹、业勤服饰、丰昌鑫电子等一批发展前景好、潜力大的项目相继入园开工建设并陆续投产;后谷咖啡、迪思坚果、小毕朗米业等一批本土老企业通过技改提高装备自动化实现了提质增效,园区企业的整体形象、发展质量有了大幅度的变化和提高。
——园区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十三五”期间,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区定位及上位规划的要求,科学合理调整工业园区规划,确保远期规划面积和近期规划面积都避开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实现了“多规合一、瘦身强体”的要求,促进园区绿色发展、集聚发展,高质发展。
——园区服务精准高效。各个园区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加强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的研究,适时组织召开重点工业项目推进协调会、现场办公会,集中研究解决重大项目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细化解决问题的措施,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类投资主体的信心,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精心打造精干服务团队,不断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规范过程监管,畅通服务渠道,按照“一企一策、一事一策”的思路,主动搭建合作平台,主动服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