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蔗田酿出幸福蜜
3月的最后一天,晨曦初露,梁河县勐养镇帮歪村的盘山公路已引擎轰鸣。蔗农董发轻点刹车,后视镜里映出一排满载甘蔗的卡车,正将海拔1500米山地里的“甜蜜”运往糖厂。手机短信提示:“本月甘蔗入厂量已达到2000吨,预付金到账。”这位景颇族汉子嘴角扬起,五年前变卖工程机械返乡的选择,此刻化作仪表盘上跳跃的里程数。
帮歪村地处山区,是一个以景颇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村民主要以种植甘蔗为生。由于土地贫瘠,山高坡陡,蔗田面积狭小且四处分散,发展产业的难度可想而知。
“削叶要留三节芽眼,来年发苗更壮实。”蔗田里,董发手把手地指导村民科学采收。“老一辈的锄头挖不出金疙瘩,得用新技术。”他从广西引入“全膜覆盖”种植技术,不仅在中耕管理过程中省工省水,而且把甘蔗平均亩产从3吨提高到4.8吨。如今,董发经营的1200亩蔗田,每年支付劳务费超过60万元,带动20余户群众增收。
山腰处,村民孔友亮正往牛舍搬运甘蔗叶。“这16头黄牛可不简单,它们一年产出的粪便能为我足足省下2万元化肥钱。”这位把种养循环玩转的老把式,这些年凭借40亩蔗田和养殖黄牛的收入,供出了两个大学生。他擦拭着新买的农用三轮车笑道:“今年打算再扩大种植规模,给小儿子攒套婚房。”
甘蔗的甜渗入山寨每个角落。村委会会计的小账本记录着村民生活的变化:近三年新增17辆运输车、23栋新房,2025年全村甘蔗产值有望突破2000万元……“甘蔗让全村人过上了幸福生活,我家的二层小楼也是靠种植甘蔗建起的。去年,村里一名40多岁的未婚男子靠卖甘蔗的收入迎娶了邻镇的姑娘。”依托25亩蔗田脱贫的种植户郭兆昌如数家珍。
夕阳下,满载甘蔗的卡车在山间划出一道道金色轨迹,蔗农们的欢笑声伴着糖厂的机械轰鸣,奏响乡村振兴的崭新乐章。晚风送来淡淡的甘甜,董发想起父亲的话:“甘蔗是躺着长的树,如今这树真让我们挺直了腰杆。”(记者 杨国平 蒋薇 李芷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