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德宏频道 >> 要闻 >> 正文
实干铺就振兴路,小村寨藏着大担当——梁河县九保乡荒田村“逆袭”记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4日 15:33:00  来源: 德宏团结报

原标题:实干铺就振兴路,小村寨藏着大担当——梁河县九保乡荒田村“逆袭”记

在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的群山环抱中,荒田村民小组曾是个不起眼的角落。如今,这个村寨正以惊人的变化,让“埋头干实事”的担当和“悄悄换新颜”的活力,成为乡村振兴浪潮中一道亮眼的风景。

凉亭里的民生温度:从“路边苦”到“暖心甜”

夏日午后的荒田村,新修的凉亭下满是欢声笑语。几位阿昌族老人捧着刚摘的野山椒,在石桌上分拣打包,孩子们背着书包在一旁追逐嬉戏,等待村口的公交车。谁能想到,两周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老人们蹲在公路边摆摊,货车驶过扬起的尘土沾满菜筐;放学的孩子站在路边等车,下雨天只能抱着书包挤在大树下躲避。

“不能再让乡亲们遭这份罪!”村民小组长王占云掷地有声的话语,像一粒火种,点燃了全村人的热情。党员曹连华率先捐出500元,紧接着,70余户村民你30元、我50元地踊跃捐款,不算宽裕的家底硬是凑出2.2万元。更令人动容的是那热火朝天的投工投劳场面:年轻人扛木料、拌水泥,老人搬砖块、扫场地,连出嫁的姑娘都带着女婿回村帮忙。短短14天,两座青瓦白柱的凉亭就立了起来,柱子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家的家园自家建”的红漆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如今,凉亭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清晨是农资交流站,老人在这里分享防虫经验;午后是孩童候车点,村干部轮流来辅导作业;傍晚成了议事小广场,谁家要盖新房、哪块地要种果树,大家围坐一圈就商量出了眉目。

花海里的文明密码:从“朴素寨”到“五彩园”

沿着进村的水泥路往里走,一条1.5公里长的“彩色长廊”令人眼前一亮:桂花树枝繁叶茂,三角梅爬满栅栏,农户院墙上的虎头兰垂下串串花苞。这是今年4月,全村人共同“种”出来的风景。

“自己的家园,得自己装扮心里才舒服。”党员曹连赞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他不仅带头捐赠100株桂花树,还挨家挨户传授修剪技巧。村民们纷纷响应:家境殷实的买花苗,手巧的编围栏,会嫁接的帮邻里改良品种。就连82岁的曹奶奶,也把养了10年的杜鹃花从屋里搬到院墙边,让路过的村民都能欣赏。

这份“共建共享”的默契,早已融入荒田人的血脉。村里活动中心翻新时,村民自带工具拆旧屋、运渣土,20天就清出了300平方米场地;饮水管道老化时,年轻人肩扛锄头满山找水源,妇女们轮流给施工队送午饭,仅3天就接通了新水源。去年冬天安装路灯,党员跑了五趟乡供电所争取项目,安装当晚,全村人举着手电筒帮忙扶灯杆,30盏路灯亮起来的那一刻,掌声和欢呼声漫过了山坳。

灯火里的振兴图景:从“文明村”到“幸福家”

夜幕降临,荒田村的路灯次第亮起,像一串珍珠撒在山间。村民小组活动中心的广场上,阿昌族姑娘们穿着绣花裙,跳起“蹬窝罗”,广播里正播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解读。这个曾因“脏乱差”被点名的村寨,如今已是挂着“国家级文明村”牌匾的明星村。

但荒田人的骄傲,不止于干净的庭院、整齐的路灯。在村史馆的留言簿上,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村没出过大老板,也没拿过巨额补贴,靠的就是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把‘等靠要’变成‘闯干拼’。”正是这股精气神,让荒田村在乡村振兴路上越走越稳。

站在新修的观景台上远眺,月光下的荒田村像一颗被星光包裹的明珠。那些凉亭里的笑声、花丛中的身影、灯火下的脚步,都在诉说着一个朴素的道理:乡村振兴从不是遥不可及的蓝图,而是藏在每一次投工投劳的坚持里,躲在每一次共建共享的默契中,写在每一个普通人“把日子过红火”的期盼上。这个不简单的村寨,正用实干的画笔,一笔一笔绘就了属于自己的振兴新图景。(通讯员 董诗林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