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盈江傣韵润民心!2025年暑期傣文化培训班开班
8月4日,盈江县傣学学会2025年暑期傣文化培训班开班。此次培训通过系统化传承傣族非遗技艺与文化精髓,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感,为边疆民族地区文化繁荣注入新活力,助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课程织就文化传承网
培训开设傣族剪纸、傣文基础、老傣文研读及傣族流行歌曲4个特色班级,授课团队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族文化学者及资深教师组成,学员涵盖老中青少各年龄段,在互动教学中形成“祖孙同学、邻里共学”的生动氛围。
剪纸课堂上,学员们跟随传承人学习傣族吉祥图案、团花对称纹样的剪制技艺,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指尖流转间再现孔雀开屏、缅桂绽放等传统意象。
傣文基础班从字母认读切入,通过“看图识词”“情景对话”等趣味形式,让学员快速掌握日常用语;老傣文班主要解析古老文字记载的傣族历史、哲学智慧,揭开这一濒危文字的文化密码。
傣族流行歌曲班以经典傣歌《水中花》为范本,融入德宏地区特有的韵律训练,学员在悠扬曲调中感受傣族音乐“以歌传情、以乐载道”的独特魅力。
8月5日,省级非遗傣族果雕课程接续开班。授课老师从吉祥图案设计入手,手把手传授直刀、斜刀等基础刀法,让学员在西瓜等常见水果上,体验“一刀一世界”的立体雕刻艺术,将生活美学与非遗技艺巧妙融合。
非遗薪传厚植文化根脉
本次培训将持续至8月20日,后续还将增设少儿傣戏班与傣族象脚鼓培训。
少儿傣戏班以《傣剧教程》为依托,系统传授“唱念做打”基本功,让这项融合傣族歌舞与叙事艺术的古老剧种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象脚鼓培训聚焦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遗的傣族象脚鼓舞,深耕盈江传统鼓点的节奏精髓与舞蹈步伐,通过鼓乐与肢体的协同训练,让学员体悟其中“敬自然、庆丰收”的文化内涵。
为便利群众参与,培训点覆盖平原镇、太平镇、弄璋镇、旧城镇、芒章乡等多个乡镇,所有课程免费开放,教材、剪纸工具、果雕刀具等均由盈江县傣学学会统一提供,真正让文化传承“零门槛”走进各族群众。
文化交融共筑同心家园
此次培训既是傣族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更是大盈江流域民族文化保护的生动实践。从古老文字到果雕的现代演绎,从少儿傣戏的童声唱和到象脚鼓的雄浑节拍,傣族文化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生。“跟着老师学剪纸时,才发现傣族图案里藏着这么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位学员感慨地说道。
通过文化传承架起沟通桥梁,各族群众在学习中增进理解、在交流中凝聚共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润物无声”的文化力量。(记者 雷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