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德宏频道 >> 要闻 >> 正文
“舍家卫国”精神照亮边寨 ——杨思敬故里大新寨的奋进之路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2日 15:16:00  来源: 德宏团结报

原标题:“舍家卫国”精神照亮边寨 ——杨思敬故里大新寨的奋进之路

芒市勐戛镇大新寨毗邻缅甸,这里既是中缅边境线上的重要节点,更是抗日英雄杨思敬的故乡,如今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文明新风的典范村寨。

步入村寨,英雄的印记随处可见。莲台山崖壁上,1942年杨思敬亲手题下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历经80余载风雨仍遒劲如铁。从莲台山而下,沿村口道路向村寨深处走去,由杨思敬故居改建的大新寨小学便映入眼帘……

杨思敬1917年出生于大新寨,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决然放弃在外工作,回到勐戛大力宣传抗日救国主张,甚至变卖田产抗日。他组织成立了“潞西青年抗日救亡团”,并担任团长,先后与日寇作战数十次,战功突出。1943年5月,他在对日作战中壮烈牺牲,用生命诠释了边陲儿女的家国情怀。

杨之船向青少年讲述杨思敬的故事。

“在那个年代,卖掉田产支持抗日,需要多大的勇气!”63岁的大新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之船是杨思敬的侄子,长辈讲述二伯的事迹,杨之船都铭记于心。杨思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成为杨之船自1994年担任村干部以来的行动指南,支撑他扎根乡村30余载,带领村民在脱贫攻坚中冲锋在前,让大新寨跻身全国文明村行列。

在勐戛镇,杨思敬的事迹早已超越家族记忆,成为浸润全镇的精神财富。 “杨思敬是我们大新寨的骄傲!”大新寨学子匡贵雨就读于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她的一句话道出了当地青少年的共同心声。在大新寨小学,英雄事迹融入日常教学,六年级学生杨本琪说:“老师告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杨思敬这样的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建设家乡。”

这份因英雄精神厚植的家国情怀,不仅在校园滋养着年轻学子的心灵,更化作乡亲们建设家乡的自觉行动。十多年来,大新寨村民自发捐资助教,筹集奖教助学资金,举全村之力铺就“人才兴村、教育强村”之路,既助力学子走出大山,更激励他们学成后主动返回家乡、反哺故土。

作为勐戛镇9个行政村之一,大新寨将英雄精神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践尤为亮眼。杨之船带领班子将杨思敬“舍家卫国”的精神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金钥匙”,用“舍得付出、不计小利”的理念教育村民,使“团结互助”成为村风主流。这种精神力量也助推移风易俗,让这个山区村寨焕发新颜。

“小时候听老人讲杨思敬卖田支持抗战,现在看着村干部像他一样为集体忙活,我们都看在眼里。”58岁的村民李学然见证着村寨的变化,如今他把这些故事讲给12岁的孙子李庆乐,让“做人要知根本、感恩情,做事要有家乡观念、国家观念”的道理代代相传。

如今的大新寨,民居错落有致,蜿蜒的村道将各家各户紧紧串在一起。房前屋后绿植整齐,三角梅偶探墙头。村民闲坐聊天,孩童追逐嬉笑,这座边陲村寨在宁静里透着勃勃生机。杨思敬的事迹早已春风化雨,融进村寨日常。“还我河山”的赤诚、舍家卫国的担当,化作文明底色,默默诉说着英雄与家园的永恒故事。(记者 李芷妤 明雄忠 蒋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