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傣族蓝染:织就时光的诗意
在芒市,傣族人至今仍传承着数百年的古法蓝染技艺,让纵横的纹理与怀旧的靛蓝,化作流淌在乡间的田园诗。
在轩岗乡丙茂村委会拉卡村民小组,有一位81岁的李孟老人,是芒市为数不多的熟知傣族传统土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佝偻着背的丫丫(傣语:奶奶)身上穿的就是她自己染的布料制成的成衣。她从十五岁起,就跟着自己的奶奶学习制蓝染布,配方、手法早已烂熟于心。
傣族蓝染属草木染,以板蓝叶为原料,发酵后加入石灰制成蓝靛膏,可存放十余年不变质。染布时,将白布反复浸染、氧化,历时十多天方能完成。傣族蓝染的魅力在于自然的变化——染水、温度、氧化程度的不同,使每一块布料都独一无二。板蓝的天然色素不仅赋予布料深邃的蓝,还能防紫外线、驱虫,使其兼具美感与实用。
如今,手织蓝染布又悄然兴起,再度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年轻人纷纷缝制蓝染服饰,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当机械复制的色彩充斥世界时,傣族蓝染依然以耐心为经,以敬畏为纬,在工业文明的喧嚣中,守护一种缓慢而深邃的美。(记者 曾麻干 陆礼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