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德宏频道 >> 要闻 >> 正文
从“出山难”到“幸福来”——梁河县傈花卡村的搬迁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8日 15:23:00  来源: 德宏团结报

原标题:从“出山难”到“幸福来”——梁河县傈花卡村的搬迁振兴路

在遮岛镇半山坡上,红墙屋舍如展翅的飞鸟与四面葱郁的山林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这里是遮岛镇傈花卡移民搬迁安置区,151户傈僳族群众的新家园。如今,从“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困境中崛起的傈花卡,正以产业多元、风貌焕新、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书写着一份让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以前在山上,孩子上学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傈花卡村民余长兴的话语里,藏着搬迁前的窘迫。2021年,梁河县启动傈花卡易地搬迁工程,将全县8个傈僳族聚居村的群众集中安置。如今,学校、卫生室就在社区旁,石板路连通家家户户,水电网络全覆盖让“数字生活”走进了傈僳人家。

产业振兴是稳得住的关键。在沪滇协作资金援建的民族文化广场一楼的电子厂车间里,20名傈僳族妇女正在组装充电器。“在这里工作每月能挣300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务工村民李妹花的话道出了实情——企业通过灵活工时设计,让搬迁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广场出租的3栋电子厂车间,每年为傈花卡带来3万余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竹米炖飞鸡”成为民宿菜单的爆款。傈花卡依托傈僳族传统建筑打造的3家示范民宿,每到周末一房难求。村民杨阿妹的农家乐里,生长周期50年的竹米搭配山林散养的“飞鸡”,民族菜肴备受顾客青睐。5家便民商店里,傈僳族刺绣、竹筒酒等当地特色产品成了游客的抢手货。

“庭院经济”激活了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傈花卡采取“政府规划+农户自建”模式,引导家家户户利用房前屋后种植果树。石板路两侧的梨树下,傈僳族特色音符装饰的红砖墙成为网红打卡点,“住民宿、品山味、购特产”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集中居住,民族节庆更热闹了。傈花卡作为傈僳族聚居区,始终将民族文化传承作为重要使命,在村庄建设中充分尊重和保留傈僳族传统文化,让民族传统在新家园中延续传承。“阔时节都是在这个文化广场上举办的,我们的打跳要持续三天三夜呢!”余长兴指着文化广场上的篝火塘说道。搬迁后,居民集中了,民族节庆变得更热闹了。

羊头与圣水碗造型的寨门守护着民族记忆,房屋檐角的傈僳族图腾诉说着迁徙故事,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情感。“过去我们总是担忧民族文化会面临失传的风险,如今搬迁群众集中居住,傈花卡开设的民族文化课堂,让傈僳族语言、歌舞有了传承的载体。孩子们学唱古歌,比我们当年学得快。”余长兴欣慰地说。

傈花卡在乡村蝶变之路上步伐坚实,稳健前行。积跬步以至千里,未来,傈花卡将持续锚定乡村振兴目标,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勇前进,不断开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通讯员 余林弟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