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深入分析和把握困难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生活需求,丰富和拓展“基本生活”内涵,不断创新救助理念、救助内容、救助方式,从单一的现金救助向现金、实物和服务相结合的多维度保障转变,从简单的生活型救助向综合型救助延伸,努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满足基本需求、符合时代要求、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本生活保障。
德宏州因地制宜构建多层次救助体系,制定并印发《德宏州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德宏州低收入人口认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精准救助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目前,全州已基本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截至目前,依托云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通过入户走访、自主申报、基层上报、收入核对、线上整合等方式,识别并归集城乡低保4.68万人、城乡特困0.25万人、低保边缘家庭1.5万人、乡村振兴防止返贫监测对象1.55万人、支出型困难家庭0.09万人等低收入人口的基本信息,对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监测。
德宏州简化审批流程,临时救助解急,全面落实审批有关规定,为急难型临时救助对象开辟“绿色通道”,在48小时内实施“先行救助”,事后5个工作日内补充必要审批手续,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坚持应救尽救原则,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救助效率,让困难群众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及时帮助。2024年以来,全州开展临时救助18258人次,支出资金1687.57万元,有效缓解了受助群众的燃眉之急,充分彰显了社会救助的速度与温度。
制定出台了《德宏州全面开展居住地申办低保特困供养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居住地申办社会救助工作,打破户籍限制,实现云南省困难群众在居住地和户籍地均可申请低保等社会救助保障,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救助,有效解决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困难群众申办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的难题,大大提升了德宏州社会救助工作便民、惠民的服务水平。2024年以来,全州共将跨省、跨州、跨县等持居住证的74户150名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进行救助,累计发放救助金15.62万元。
2023年8月,为推动社会救助向专业化、个性化、发展型救助转型,让社会救助更多元更温暖,德宏州从州本级福彩公益金中拨付40万元,在芒市开展社会救助“物质+服务”试点工作。芒市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以全市低保家庭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困境儿童、特困供养人员及重病家庭等困难群体为重点,以解决实际需求为核心目标,推行社会救助“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为困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照料护理等个性化服务,让困难群众在困境中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温暖与关怀,重树积极的生活态度,重拾生活的希望;为儿童开展安全防护、预防性侵、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等知识的学习教育,提升儿童生活技能,降低因能力不足而受到伤害的风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芒市为2144户3629名求助群体提供6117场次多层次、多样化服务救助,服务对象达6502人次。
为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救助帮扶制度,按照云南省民政厅部署要求,德宏州选定梁河县大厂乡、盈江县弄璋镇、陇川县陇把镇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和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通过加强政策衔接,强化资源整合,优化工作力量,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动“两项政策”在标准体系、监测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上的衔接并轨,努力实现“一个部门牵头、一个标准实施、一套政策帮扶、一支队伍推进、一个平台监测”的“五个一”工作目标。目前,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盈江县探索的试点工作经验在省级推进会上进行交流。通过试点工作,整合救助资源,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救助帮扶精准度,为建立长效机制积累宝贵经验。
云南网记者 管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