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桥梁纽带和监督推动作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人大常委会立足于盈江县太平镇雪梨村石梯村民小组“中国犀鸟谷”“活着的鸟类博物馆”的独特生态禀赋,创新打造生态环保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为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注入人大力量。
州、县人大常委会充分依托石梯现有房屋资源,将工作站选址于石梯村民小组活动广场,对活动室进行功能整合与升级改造,以“小成本”实现“大效益”。同时,精心设置工作站功能布局和展陈,拍摄制作了石梯生态环保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宣传片,生动展现石梯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的共生图景,让工作站成为展示石梯生态魅力的“重要窗口”。
创新机制,“专业+本土”双轮管理专家智库提升履职效能。工作站积极邀请9名生态环保领域专家学者,省、州、县、镇各级热心环保事业的16名人大代表进站履职,通过定期坐班、线上答疑等方式,为石梯生态修复、观鸟产业规范发展等提供专业指导,累计输出针对性专业建议10条,以专业力量赋能履职实践,推动决策科学化。
作为各级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收集生态保护、观鸟产业发展建议的“履职点”,工作站组织人大代表累计开展生态巡查20次,接待群众来访40次,推动解决垃圾清运、水源保护、完善环保公厕旅游配套设施等民生诉求10件,让代表履职从“纸上”落到“地上”,架起了联系群众与解决民生问题的“连心桥”。
工作站还是村民议事的“新中心”,为当地村民小组召开会议提供规范场所,支持村民共商生态保护公约、观鸟产业发展等各项村内事务,承办各类村务会议8场。此外,工作站还接待游客参观超1.5万人次,为慕名而来的观鸟爱好者提供信息咨询、环保科普等服务,成为向外界展示石梯生态保护成果、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联结爱鸟护鸟力量的重要驿站。
当地栖息着400多种鸟类,林雕鸮、红腿小隼、灰孔雀雉等珍稀鸟类均分布于此,这里也是国内唯一同时有3种犀鸟稳定繁殖的地方,因此被誉为“中国犀鸟谷”和“活着的鸟类博物馆”。目前,已建成规范化鸟类监测点45个,精心培育出持证“鸟导”50名,他们人均能识别150种鸟类,专业素养突出。其中,8名村民凭借出色的鸟类识别能力,先后9次受邀登上央视,极大地提升了石梯村的知名度。2024年,石梯村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创收1100余万元,参与观鸟产业的农户年均收入达15.5万元,部分农户年收入超50万元,实现了从贫困山村到生态富裕村的华丽蝶变。
石梯生态环保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的建设立足当地生态优势,盘活存量资源,汇聚专业与本土力量,拓展多元功能,犹如镶嵌在西南边陲绿宝石上的一颗“履职明珠”,生动诠释了人大代表根植人民、守护青山、推动发展的时代使命。
云南网记者 管毓树 通讯员 孟成功 徐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