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跨越国界的团圆味——缅甸新月楼在中国瑞丽投产
9月的瑞丽,秋阳正好。瑞丽沿边产业园区畹町片区内,聂记新月楼食品厂的烘焙车间里,机器轻鸣,麦香与火腿的醇厚香气交织弥漫。一盘盘金黄油亮的双料云腿月饼徐徐出炉,缓缓移向包装环节,被工人们细心封装——这是缅甸新月楼有限公司在中国的首个生产基地,承载着四代人的匠心,也为中缅边境的团圆记忆添上了新的里程碑。
四代传承:从腊戍到瑞丽的“团圆密码”
“曾祖父聂子敬1958年在缅甸腊戍创立新月楼饼庄时,或许没想到这枚小小的月饼能跨越国界,成为无数家庭的团圆信物。”站在洁净的车间里,聂记新月楼食品厂负责人聂佳佳轻抚着刚出炉的月饼,语气里满是自豪。
作为缅甸家喻户晓的老字号,新月楼历经四代传承,以传统工艺制作的火腿月饼、双料云腿月饼、素饼等系列产品,早已成为缅甸华人社区的节令标配,更凭借独特的风味在东南亚国家边境地区收获广泛赞誉。“过去,我们的月饼多通过边民互市进入中国,但受限于运输和产能,始终难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月饼的需求。”聂佳佳说,“如今在瑞丽建厂,就是想让这份‘团圆味道’更近、更鲜。”
匠心守味:从选料到质检的“双重承诺”
走进聂记新月楼食品厂的选料车间,工人们正专注地处理着土猪后腿肉——人工切割、蒸制定型、剔筋削皮、切丁调味,每一步都遵循着传承近百年的“老规矩”。“我们的双料云腿月饼,选用的是云南本地散养土猪肉,搭配缅甸纯蜂蜜与坚果碎粒,甜咸交织才是最地道的‘滇缅融合味’。”聂佳佳介绍。
为守护这份“老味道”,食品厂对品质的把控近乎苛刻:生产车间配备臭氧消毒设备,每日三次环境消杀;每批次月饼均取样送德宏州专业机构检测,同时企业正加快建设自有实验室,力求实现“出厂必检、全程可溯”。“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线,我们不仅要让顾客尝到美味,更要吃得安心。”聂佳佳说。
深耕边地:4200万元投资激活“沿边动能”
聂记新月楼食品厂在瑞丽的布局,是瑞丽沿边产业园区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2024年2月,缅甸新月楼有限公司在瑞丽注册成立瑞丽市哥纪食品有限公司;同年6月,聂记新月楼食品厂项目正式落地畹町片区。项目占地22.49亩,总投资4200万元,建有研发楼、生产厂房、生活配套等设施,引进4条现代化月饼生产线,涵盖传统糕点、休闲食品等多品类生产。
“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不仅能为当地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更能依托瑞丽‘中缅门户’的区位优势,让‘聂记饼家’的产品更快走向全国市场。”聂佳佳表示,企业将探索“前店后厂”模式,在瑞丽姐告口岸设立跨境体验店,让消费者既能买到新鲜出炉的月饼,也能现场感受中缅边境的文化交融。
以饼为媒:小月饼里的“大团圆”
“小时候,父亲总对我们说,做饼如做人,容不得半点敷衍。”聂佳佳表示,从缅甸腊戍的老作坊到中国瑞丽的新厂房,从手工揉制到智能生产,变的是生产方式,不变的是对“团圆”的坚守,每一枚月饼里,包裹的不仅是传统工艺的传承,更是中缅两国边民“共赏明月、同品乡愁”的情感共鸣。
暮色渐起,新一批月饼被装入印有“聂记饼家”的精美礼盒。这些带着瑞丽阳光温度的“团圆味”,即将通过电商、商超等渠道走向全国,也将沿着中缅边境的贸易通道,回到缅甸民众的餐桌。正如聂佳佳所说:“月饼是圆的,团圆的心意也是圆的。聂记新月楼食品厂在瑞丽投产,不仅是企业的跨越,更是中缅边境民众心与心贴得更近的见证。”(记者 杨雪梅 杨腾荣 通讯员 曹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