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德宏频道 >> 头图 >> 正文
铜壁关乡:稻田里的振兴答卷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8日 09:23:00  来源: 美丽盈江

原标题:【乡村振兴】铜壁关乡:稻田里的振兴答卷

秋日的傍晚,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铜壁关乡的稻田里,翠绿的稻穗在风中轻轻摇曳,农户俯身田间察看水稻长势,偶有稻田里的鱼从水层中探出头来。这片高山上的农田,凭借独特的气候优势,蹚出一条农户增收的特色发展路径,为全县乡村振兴勾勒出鲜活图景,书写着一份厚重的乡村振兴“稻田答卷”。

冷凉气候成优势,种养模式显特色

铜壁关乡因海拔较高、气温偏低,形成了区别于盈江坝区的农业气候特征。入秋后,全乡稻田仍连片青绿,水稻生长周期较平坝地区明显延长,稻田鱼养殖周期也同步延长。锚定这一优势,铜壁关乡推广“早熟水稻+冷水性鱼苗”适配模式,既保障水稻按时成熟,又为鱼类预留出更充足的生长时间,实现“稻”“鱼”效益双赢。截至目前,全乡已在4个行政村划定300亩稻田养鱼示范基地,惠及农户56户,累计投放优质鱼苗4200斤。随着水稻收割季的临近,这片田野正期待着“稻满粮仓、鱼满池塘”的双重丰收场景。

技术护航解难题,农户养殖有底气

“冷凉气候虽能提升鱼的品质,但也容易出现鱼苗成活率低的问题。”县渔业站技术人员说道。为破解这一难题,盈江县建立了“县乡联动+专家下沉”技术服务机制,为铜壁关乡稻田养鱼保驾护航。鱼苗投放时,技术人员现场讲解鱼苗密度控制、水质管理、疾病防治等关键步骤。日常管理中,不仅通过微信群实时解答农户疑问,还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查看鱼苗长势、排查养殖隐患。“以前担心天冷鱼养不活,现在有技术员手把手教,我家稻田的鱼苗长得又肥又壮”,铜壁关乡三合村养殖户笑着指向满田青绿,眼里满是对丰收的期待。

一田双收促增收,稻穗结出共富果

稻田的故事不只是春种秋收,更藏着乡亲们的致富密码。在铜壁关乡的稻田里,“一田双收”的效益显著,鱼啄食杂草和害虫,减少农药使用量,排泄物成为肥料降低化肥成本,既守护了耕地的肥沃底色,又让鱼类贴上“生态绿色”标签。得益于冷凉气候与优质水质,这里的稻田鱼生长周期长、肉质好,市场收购价更高,产业链的延伸也提升了水稻价值。在铜壁关乡南岭村,村民们将优质大米酿制成风味独特的景颇水酒,通过超市、凯邦亚湖景区等,把这份“稻田清香”卖给往来游客。如今,“守着稻田也能过上好日子”早已从期盼变成了乡亲们触手可及的幸福日常。

当暮色温柔笼罩稻田,沙沙的稻叶声与农户的谈笑声交织,满塘的鱼儿仿佛也在期待着丰收的时节。铜壁关乡的稻田里不仅生长着稻穗与鱼儿,更生长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份写在田间地头的“乡村振兴答卷”,正以鲜活的实践证明,立足生态优势、聚焦农户需求,让乡村的每一寸土地都迸发活力,让共富的果实挂满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记者 辛国杰)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