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德宏频道 >> 要闻 >> 正文
梁河:深耕葫芦丝“家底”,解锁乡村振兴门道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9日 11:03:00  来源: 云南网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作为葫芦丝文化的发源地,聚力产业发展与社会效益深度绑定,系统推进葫芦丝产业全链条升级与价值释放,通过机制创新、科技赋能、市场开拓与文化传播,探索出一条“以乐传文、以产兴县、以业富民”的特色发展路径,成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创新帮扶机制,实现家门口就业  

  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在上海青浦区支持下,葫芦丝非遗工坊于平易村易地扶贫搬迁点落户,非遗工坊不仅推动技艺现代化转型,更成为群众就业增收平台,累计吸纳60余名本地群众成为产业工人,人均月工资超3000元,他们经过系统培训,参与到葫芦丝生产中来,熟练操作机械化生产设备,实现“农民”向“技工”转变。针对留守群体,推出“带活回家”灵活务工方式,将副管打梅花扣、黏接铜套等辅助工序拆解为“家庭工位”,按件计酬、日结收益,日均增收60-120元,有效兼顾家庭与生计。工坊年支付26万元租金壮大村集体经济,并创新“雇工减租”机制(每吸纳一名本地员工,年租金可减免0.5%),激励企业优先录用本地劳动力,将集体收益以岗位和工筹的方式惠及村民,“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村企民互利共赢。 

  推动产业升级,构建分层发展格局 

  面对手工产能局限,推动机械化与智能化转型,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通过引入数控机床精准开孔、自动切割机统一裁料、激光簧片制作机一次成型,在二十余道工序的关键环节进行标准化生产,大幅缩短了单支葫芦丝的制作时长和降低人为误差。“守核心、放外围”的模式助推形成清晰产业生态,建立“专业款+普及款”双轨产品体系,形成培育“西码格”“金孔雀”(普及款)“丝源”(专业款)等品牌,入驻天猫、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2025年线上线下销售超6万支,产值达840万元,跻身电商热销榜前列,达成“以械促产、以产促传、以传促兴”目的。基于机器无法复刻簧片调音的前提,以保护非遗本真性为核心竞争力,出台《梁河县葫芦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政策扶持全面手工技艺、专注高端定制与艺术收藏的“传承型人才”,批量孵化掌握机器标准化生产流程、胜任普及款与教培款乐器制作的“产业型人才”,支撑产业规模化发展。 

  拓展文旅内涵,提升文化品牌价值 

  深化“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扩大品牌影响力。2025年梁河县创新举办“葫芦丝文化旅游节”“葫芦丝大赛”与“目瑙纵歌盛会”三节合办,4天吸引游客超15万人次,直接带动本地餐饮、住宿消费激增,并获得央视等多平台报道,实现破圈传播,“葫芦丝寻根之旅”研学游项目,年均接待省内外团队超60个、2000人次。创排首部葫芦丝题材舞台剧《葫芦丝的传说》,推出《水之舞》等新曲,引发观众情感共鸣,丰富艺术内涵。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赴国内外演出交流16余场,覆盖俄罗斯、沙特阿拉伯、西班牙及国内多地,提升文化能见度与美誉度,直接助力乐器销售与跨地跨界合作拓展,葫芦丝成为带动旅游、凝聚人气、促进消费的重要IP。

  梁河县葫芦丝产业的发展与传承,并非单一的“做乐器”或“保技艺”,而是紧扣人的发展、尊重技艺规律、融入时代语境,让传承人劳有所得、让学习者业有所依、让文化本身历久弥新,真正实现非遗“活态传承、活力发展”。  

  云南网通讯员 孟成俊 杨杰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