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德宏频道 >> 要闻 >> 正文
从“瞄蜂”到“养蜂” 云南梁河探索特色产业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9日 11:05:00  来源: 央广网客户端

  原标题:从“瞄蜂”到“养蜂” 云南梁河探索特色产业新路径

  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曾经依靠“深山瞄蜂”的传统胡蜂狩猎方式,正逐步转变为依托科技支撑的规范化养殖。小小胡蜂,正在成为带动农户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送标准种群到防火通道附近交给农户放养在附近山林(央广网发 孟成俊 摄)

  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安乐村村民杨从文,10年前用打工积蓄投身人工养蜂。经过反复试验,他与团队探索出“科学控温让蜂王越冬”“人工养殖蚂蚱保障食源”等技术路径,如今已建成2000群养殖基地,带动20户村民增收。“亲自养蚂蚱保证食物源头,科学控温让蜂王‘睡足’100天,乡亲们不用再背井离乡,这就是我回来最大的意义。”杨从文说。

蜂蛹(央广网发 杨杰 摄)

  传统“瞄蜂”方式依赖野生资源,难以持续。为破解育种瓶颈,梁河县在云南省科技厅支持下,2023年成立胡蜂产业科技特派团,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推进工厂化繁育,成功攻克蜂王越冬、病害防治等难题。目前,全县已建成6个示范基地,实现蜂巢一年可采收三至四次,并通过培训1260人次,让农户掌握实用技能。

  在利益联结方面,当地探索了“托管分成”和“政府购种+农户养殖”两种模式。由专业基地培育优质蜂群,再分发给农户放养,既降低了技术门槛和资金风险,也让闲置林地得到盘活。据统计,2025年梁河县胡蜂养殖合作社成功培育5100群标准种群,分发至153户农户,成活率达88.2%,其中脱贫户和监测户占比超过八成。

  胡蜂产业还带动形成了绿色循环。在茶园、核桃林等经济作物区,胡蜂通过“以虫治虫”有效减少农药使用,提升农产品品质。同时,养殖所需的蚂蚱产业也随之壮大,形成“草—蚂蚱—胡蜂”的产业链,为“特色昆虫美食”和文旅开发创造了条件。

  梁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胡蜂养殖不仅开辟了农户增收新渠道,更推动了林下经济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成为“小特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本。(魏文青)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