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德宏频道 >> 要闻 >> 正文
昔马镇:山歌传情振兴路 幸福扎根团结村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9日 15:37:00  来源: 美丽盈江

原标题:昔马镇:山歌传情振兴路 幸福扎根团结村

天微亮,盈江县昔马镇团结村仍浸润在薄纱般的晨雾里。一阵高亢悠扬的昔马山歌调子,穿透云雾,唤醒了这座傈僳村寨的秋日清晨。这古老的旋律,曾是赶马人穿越险阻的叹息,如今吟唱的却是山乡巨变、振兴图景的崭新乐章。

沿着新硬化的产业路前行,一片绿意盎然的百香果园跃入眼帘。梨树园村民小组组长栋有亮正在园中忙碌:“在昔马这样的高寒山区种百香果,过去谁都不敢想。”他望着长势喜人的果园感慨,“但路总是人走出来的。党委鼓励我们闯,纪委监督把路铺得正,我们心里踏实,这‘新调子’才敢唱出来。”通过引进良种、标准化管理和积极对接市场,这小小的果实已成为村民增收的“黄金果”“致富果”。

面对传统草果产业的新挑战,村民们在村党组织带动下积极谋求转型,探索林下生态种植、改良品种和精细化管理。党员带头跑市场、找销路,让这份“香产业”焕发新活力。

在中药材种植基地,村民早爱军小心翼翼地拨开腐殖土查看重楼根茎。在村子西南侧,从浙江丽水来的吴老板建设的香蕈大棚格外显眼。标准化生产不仅带来可观效益,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和技术培训。本土培育与外来经验在此交融,朵朵“致富伞”成为产业图景中亮丽的一笔。

团结村还利用草山资源和农作物秸秆,鼓励农户发展生态养殖,推行科学饲养与疫病防控。“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将畜禽粪便处理后还田,既减少污染又肥沃土地,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村民李林铁的养猪场内,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最多时养过一百多头,今年稳定在七十多头,行情好时这项收入就有十多万。”在山坳另一边,村民栋四的胡蜂养殖基地里一派繁忙,靠着自学摸索,夫妻俩通过养殖蜂王、蜂群和蜂蛹,年收入达8万元左右。曾经不起眼的小胡蜂,成了他家的“致富蜂”。

当生计有了着落,歌声里便自然透出甜味。阳光为田野披上金装,清亮的歌声随风飘荡:“绿树成荫花果香,村容整治生态优;产业兴旺农家乐,共同致富奔小康……”把日子的满足与盼望都唱进了山风里。

这幅生机盎然的画卷背后,离不开清风的坚实护航。盈江县纪委监委将监督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通过定期走访、查阅台账等方式,确保各项惠农政策精准落地,扶持资金安全运行。在产业项目推进中,重点关注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县委每轮巡察都将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纳入重点内容,深入查找并推动解决产业项目实施、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痛点难点,让每分扶持资金都在阳光下运行,守护着村民创业干事的信心与热情。

夕阳为田野披上金装,新编的山歌在晚风中传唱。这幸福的旋律,既有村民勤劳奋斗的汗水,也汇聚着清风护航的力量。山歌传情振兴路,团结村的幸福故事,正迎来更嘹亮的续章。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