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护景颇族文化“活化石”,州景颇学会调研盈江县“瑙双瑙巴舞步”传承工作
9月5日,德宏州景颇学会调研工作组到盈江县,围绕景颇族目瑙纵歌盛会核心文化符号——“瑙双瑙巴舞步”的传承工作开展专项调研。盈江县景颇学会以详实的调研数据、系统的传承实践,向工作组汇报了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与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传承注入新动能。
“瑙双瑙巴舞步”是景颇族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的载体,盈江县已实现各乡镇14个核心舞步的规范统一,从瑙双入场、观察舞场,到敬拜目瑙示栋、退场返回目瑙廷努房,每一步骤均承载着深厚文化寓意,所有场次结束后还会举行包含10项舞步的闭舞仪式。同时,卡场镇保留的跳跃式、颠步摇摆等5种特色民间舞步,为文化传承增添了地方独特性。
在传承实践中,盈江县构建了成熟的保障体系。队伍配置上,核心表演队伍32人实现男女平等、老中青结合,目前有20余名能独立领舞的瑙双瑙巴,涵盖1名州级、10名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人群以40-60岁为主,文化程度覆盖小学至本科;管理机制上,选拔6-8名经验丰富者组成指挥团队,分工管理瑙双、瑙巴与群众队伍,动态调整场地与队伍规模,确保舞步顺利呈现;培训培养方面,通过“老带新”“集中授课+现场演练”模式,联合乡镇文化站累计培训200余人次,有效缓解传承“老龄化”问题。
调研中,服饰与“目瑙示栋”的文化内涵成为亮点。瑙双瑙巴服饰图案源自“百鸟目瑙”传说,龙图、犀鸟图、孔雀图等分别对应民族起源、权威引领、优雅灵动等寓意;“目瑙示栋”以传统“财富目瑙示栋”为原型,分六柱式与四柱式设计,柱体与图案涵盖地神、太阳神、蕨茎形、神龙等元素,舞步轨迹与示栋纹路相呼应,是连接民族历史与仪式传统的重要纽带。
针对民间保留舞步传承薄弱、传承人梯队建设不足、文化普及不够等问题,盈江县已明确下一步计划:联合乡镇中小学开设兴趣班,面向青少年普及文化与舞步;每年组织“传承人研修班”,邀请专家提升传承能力;通过“文化下乡”、短视频宣传、现场设置解说牌等方式,深化服饰与示栋文化传播。
州景颇学会调研工作组对盈江县的传承工作给予肯定,强调“瑙双瑙巴舞步”作为景颇族文化“活化石”的重要价值。未来,盈江县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补齐发展短板,推动这一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活起来、传下去”,助力景颇族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