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振兴丨陇川吕良村:“十百千万”绘就边寨幸福新图景
“以前种玉米、甘蔗勉强糊口,现在种桑养蚕一年能挣三十多万,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陇川县陇把镇吕良村村民赵阿早提及现状,脸上满是笑意。这个以景颇族为主的边境村寨,曾因陋习多、收入低被贴上“落后”标签,如今借“十百千万”工程东风,从“边寨穷村”蜕变为“幸福样板”,成为陇川大地上的亮眼风景。

吕良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1336名村民中少数民族占比69%,地处边境的特殊位置,曾让这里面临“稳边难、增收难、聚心难”的多重考验。近年来,该村紧扣“边境幸福村”建设目标,把“十百千万”工程与强边固防、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工作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边稳民富、村美人和的发展之路。

聚焦边疆稳定,筑牢安全屏障
守好边境线,才能守住幸福家。吕良村以党组织为“主心骨”,选优配强村组干部,2名大学生、1名退役军人加入村“两委”,为基层治理注入新鲜血液。党员干部带头扎根一线,依托守望亭、曼崩小组连心台等阵地,讲民族英雄故事、传守边固边精神,常态化开展爱国主题教育。同时,深化“五户联保、十户联防”模式,让“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成为现实,用坚实臂膀筑牢边境安全屏障。

聚焦促农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产业增收是关键。吕良村立足资源禀赋,锚定“蚕桑产业”做文章,编制专项规划,整合4000余万元资金,完善危房改造、饮水安全、产业道路等基础设施。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与企业合作建立小蚕共育基地,2020年斩获“有机桑园”“有机蚕茧”双认证,还建成1.8万余平方米扶贫车间,让蚕农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从2016年零散试种到2024年规模化发展,吕良村的桑园从“零星绿”变成“连片翠”。如今,全村桑园面积近3000亩,标准化蚕棚572座,176户农户靠养蚕增收,2024年蚕桑产值达869.23万元,户均收入4.9万元,14户农户年收入超10万元。

“镇里常派技术员来指导,养蚕风险低、收益稳,现在村里没人闲坐着,都忙着种桑、养蚕!”村民瞿发贵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聚焦凝聚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产业旺了,人心也更齐了。吕良村以文化活动为纽带,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户评选、“同升一面旗”等活动30余场次,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成立爱心党员互助会,帮扶困难群众、关爱孤寡老人,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亲如一家。昔日“走私、酗酒”等陋习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比学赶超搞生产”的热潮,该村也先后获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德宏州文明村镇等称号。


如今,宽敞道路通村入户,漂亮民居错落有致,千亩桑园生机勃勃。下一步,吕良村将继续深耕蚕桑产业,计划每年新增5户年收入10万元以上农户,朝着“全村养蚕收入破千万、建成全国最大景颇族蚕桑专业村”的目标迈进,让“十百千万”工程在边境村寨结出更多幸福果实。
陇川融媒 李爱莲
陇川县陇把镇
审核:杨祖强 杨四光


